科学的广播稿
有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学生都知道,我们广播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,广播稿写得优秀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,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广播稿吧!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的广播稿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科学的广播稿 篇1各位听众:
大家好!我是xxx。
兔子---是大家常见的动物,相信大家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“兔子的眼睛里的红色,其实是哭出来的!”但,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是这样的吗???
每个动物的身体里都有血液吧?!兔子的眼睛原本是白色的,但是兔子的血液流到眼睛里,兔子的眼睛就变成红色的了!听完之后,你还会相信,兔子的红眼睛是哭出来的吗?
蜗牛嘛,雨后大家都会见到,把蜗牛放在干燥的地板上,蜗牛爬过的轨迹,会留下一条闪闪发光的线条,这是为什么呢??答案很简单哟!
就是:蜗牛的腹下有一种会分泌液体的东西 ,这种东西会帮助蜗牛不会迷路。
感谢收听。
科学的广播稿 篇2Hello 大家好!
我是你们的老朋友,于雪娇,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!本周是我县教育系统第二十五届科技活动周,活动主题是“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—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科普惠民”。作为中学生,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,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科普知识吧!
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。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。科学技术普及,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、接受和参与的方式,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,传播科学思想,弘扬科学精神,倡导科学方法,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。
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,生命科学、海洋科学、环境科学、宇宙科学、信息科学、地球科学、能源科学、生物博览、交通运输、军事科学、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。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。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,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:像中国科技馆、北京天文馆、成都大熊猫博物馆、大连森林动物园、广西科技天象馆、河南博物馆、山西省科学技术馆、上海自然博物馆、沈阳科学宫、中国古动物馆、中国地质博物馆、中国科学技术馆、中国农业博物馆等。截止到20xx年,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,包括科技馆 21座,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,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,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,农业、航空、航天、邮电、铁路、中医药、煤炭、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,水族馆38座,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。
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: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。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,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。
科普知识还有很多很多,希望这次的广播能更加丰富你的科普知识!
今天的广播播报完了,我们下期再见!
科学的广播稿 篇3历史上的今天——
今天是4月6日,历史上的今天是人类首次徒步到达北极。 1909年4月6日,美国北极探险家皮里成功地到达北极点,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。北极点位于北冰洋北极海域的中部。那里终年寒冷,各类浮冰分布面积广,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缺乏,生存环境十分恶劣。也正是由于这样,它吸引了世界上的很多探险家。自从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瓦烈尼马斯首先独立划分北冰洋起至今,三百多年来,人类从未停止过到这个被称为“世界神秘顶点”——北极的探险。他们使用了一切可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:有的乘海船去,有的坐狗拉雪橇或徒步去;有的企图同浮冰一道漂流前往;也有的乘坐气球或飞艇去;近年更有人想利用潜艇在冰下航行或乘飞机去,然而这些先进方式都比不上美国探险家皮里的双腿。
皮里率领的北极探险队对北极一共进行了四次探险,前三次都没有成功。在1901年进行的第一次探险中,探险队由于重重冰山的阻拦加上拉雪橇的狗群极度疲乏,队伍只得返回原地。1902年皮里的第二次远征也没有成功,这次他们比上一次往北多走了37公里。1906年第三次去北极探险,他们又因携带的口粮不足而告失败。这些失利并没有把皮里吓倒,反而更坚定了他到北极探险的决心。
1909年,皮里决定率探险队第四次远征北极。他总结了以往几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,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。4月6日,探险队到达了北极点。皮里在北极逗留了30小时后才返回营地。
皮里在归途中的日记里写道:北冰洋洋面“真是十足惊人”。其实,这正是他梦寐以求所要见到的。
科学前沿新发现——
中国今年11月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“萤火1号”,前不久,中国志愿者参与中俄联合开展的“火星-500”项目,在莫斯科附近的科罗廖夫航空控制中心内模拟“火星”漫步。最近,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又宣布,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“萤火1号”将于今年11月上旬发射升空。
由于火星与地球同为行星,它与地球的距离随着公转的运行会出现很大的差异,火星与地球相隔较近时才是发射火星飞船的最佳时机,而中俄航天专家经过计算认为,今年的11月份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时间,所以计划在11月上旬联合发射火星探测器。
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称,中国自主探测火星计划已经启动,相关项目今年即有望立项成功,如果火星探测项目实施顺利,中国可能在20xx年的最佳发射时间自助发射火星探测器。
科学的广播稿 篇4一、开始曲《种太阳》
开场白:
(女)老师们 (男)同学们, (齐)你们好!
男:随着这欢快的开始曲,××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。我是主持人×××。 女:我是主持人×××。
男:今天我们为您安排的栏目有校园新闻、我们的歌曲、世界拾零、教你一招、中外博览。
一、校园新闻
女:我们是学校的主人,我们关注我们的校园。下面请听校园新闻。
二、我们的歌曲
女:歌是我们的最爱。今天,我们为你安排的是动画片《西游记》里的插曲《白龙马》。(放歌曲)
三、世界拾零
齐: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
男:接下来,我们为您安排的是了解世界的奥秘一个小栏目“世界拾零”。 女:倒着理发
土耳其理发师德米尔脚悬梁头朝下的理发方式吸引了不少顾客。
男:怪鱼会走路
鱼用“腿”来行走、嘴里长满牙齿、“皮肤”光滑硬化,且长着细细的骨刺??这样的鱼你见过吗?贵州省遵义市市民张中刚,日前在离家不远的湘江河下段小水塘边捞到了一条怪鱼。此鱼大约有4两重,用手触摸鱼的任何部位,此鱼的所有鳍立即展开,尾鳍便开始左右作小幅度的摆动,身体下面的4只鳍就会一前一后地向前滑动。
四、教你一招
齐:生活中,有许多好招,让你事半功倍,或者摆脱困挠。我们为您安排了一个小栏 ……此处隐藏8786个字……50座,水族馆38座,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。
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: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。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,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。
科普知识还有很多很多,希望这次的广播能更加丰富你的科普知识!
今天的广播播报完了,我们下期再见Good bye
科学的广播稿 篇11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
大家好!我是本期的播音员悠悠。我们本期广播的主题是——科技实现梦想。
是什么让炎热的夏日不再闷热?是什么让久冻的冰雪得以融化?是什么让普通的生活充满神奇?是科技,是科技的力量。
科技是改变天下的神奇之笔,是描绘未来的速成妙手,是通向未知领域的必经之路。
回望文明的历程,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的愚昧黑暗,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希望;科技支撑了文明,科技创造着未来,而未来在我们手中。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,让我们用自己的创造,将世界变得更美好!
同学们,历史告诉我们:中国的腾飞需要科技;时代告诉我们,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技;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:祖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接班人。让我们从今天做起,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,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科技的高峰努力攀登!
科学的广播稿 篇12各位听众:
大家好!
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。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。科学技术普及,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、接受和参与的方式,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,传播科学思想,弘扬科学精神,倡导科学方法,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。
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,生命科学、海洋科学、环境科学、宇宙科学、信息科学、地球科学、能源科学、生物博览、交通运输、军事科学、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。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。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,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:像中国科技馆、北京天文馆、成都大熊猫博物馆、大连森林动物园、广西科技天象馆、河南博物馆、山西省科学技术馆、上海自然博物馆、沈阳科学宫、中国古动物馆、中国地质博物馆、中国科学技术馆、中国农业博物馆等。截止到20xx年,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,包括科技馆 21座,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,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,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,农业、航空、航天、邮电、铁路、中医药、煤炭、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,水族馆38座,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。
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: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。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,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。
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,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,必然有其自身的“增长点”。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、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。也就是说,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,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“土壤”,哺育着它的生长。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,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,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、时代性。形象地说,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,以社会为舞台,以人为主角,以科技为内容,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“现代文明戏”,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。
中国的特色科普
由于中国人口众多,教育基础设施落后,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,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。此外,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。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、地区差别、职业差别。因此,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,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,包括普及科学知识、倡导科学方法、传播科学思想、弘扬科学精神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,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,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,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,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。
中国科普立法
20xx年6月,中国颁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,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。
20xx年国务院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
20xx年南京市颁布《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》
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,欢迎再会。
科学的广播稿 篇13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在我的童年里,我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尝试,可是,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,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,令我记忆犹新。
二年级上体育课时,老师让我们围着操场跑两圈,我穿着黑色短袖,当跑完两圈时,我累得气喘吁吁,面红耳赤,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滚落下来。这时,我看看旁边的同学,反而很平静,也没有流汗。忽然,我注意到她穿着一件纯白色的上衣,脑子里便有了一个疑问:难道时因为她穿着白色上衣而感到不热吗?
于是,放学后,我飞快地回到家里,快速地查找着资料,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。忽然,我看到有一页上面写着:黑色吸热,白色抗热。下面有一个小试验,我决定试一试。
首先,我拿了两个小杯子,装上相同的水,然后剪一张正方形的黑色彩纸,和一张相同大小的白色彩纸,将它们盖到两个杯子上。
过了一会儿,我仔细观察两个杯子,发现被黑色彩纸覆盖的那个杯子里的水少了一点点。我心想:这不足以说明黑色吸收光和热,再等一会吧!
两个小时以后,我再一次去阳台观察它们,我惊奇地发现:被黑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明显地减少了,几乎没有水了,而被白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几乎毫无变化。这足以证明了黑色具有吸收光和热的性能,而白色不具备这些,要不然体育课我也不会这么热了。
通过这个试验我明白了: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善于观察、勤于思考、敢于动手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不断地从失败中获取经验,从成功中汲取知识。
上周五下午的科学课上,朱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好玩而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。
朱老师先拿两个气球在一位同学的头上依次摩擦,当他把两个气球放在桌上松手时,两个气球竟然吸在了一起,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,更是百思不得其解,这两个好好的气球为什么可以吸在一起呢?教室里一片寂静。
朱老师告诉我们,在任何一种物体上都有着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。据科学研究,在物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种电荷的数量是相等的。当物体上两种电荷数量不相等的时候就会产生静电,而气球互相吸引的这个现象就是摩擦后静电所产生的。
为了让我们更加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让我们自己实验。我照朱老师的样子拿气球在头上摩擦,果然不出所料,气球果然吸在了一起。
生活中,静电的现象随处可见,比如说:在穿衣服时、用手开门时……做科学小实验时,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些,如果是做危险实验时,一个失误可能就会出大事,正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呀!
这节科学课上得很成功,同学们都非常专心,科学课上大家又明白了许多道理。同学们,让我们探索科学、发现科学吧!
文档为doc格式